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协办“数字出版平台与社会学民族学学术共同体构建”研讨会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5-04-27 阅读次数:

2025年4月19日,以“学术期刊发展与预印本平台建设”为主题,“202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发布暨预印本平台建设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开放科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我院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协办分论坛六“以数字出版平台与社会学民族学学术共同体构建”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赵川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出席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主持开幕式与成果发布环节。活动邀请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中国期刊学会、中国编辑学会、高校和省社会科学院等代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知名专家、重要期刊负责人、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等代表,及国内权威媒体代表出席,吸引了近千人热情参与。

上午,大会进行了开幕式与成果发布、嘉宾发言和主旨报告环节。我院副院长、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基地副主任李超民教授,我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孙岳兵教授,我院刘建荣、李风华、蔡毅强、杨悦和张仁鹏参加此次会议。

下午,分论坛六以数字出版平台与社会学民族学学术共同体构建为会议主题,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楼301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书报资料中心社会编辑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协办。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党委书记李红宇出席并致辞。中心党委书记李红宇在致辞中指出,社会学与民族学作为洞察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关键学科,其学术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与有效转化,离不开学术出版平台的创新支持。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科研环境和知识范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既为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学术生态的数智变革,如何顺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现学术出版平台的数字化转型,进而更好地服务学术共同体,推动中国社会学民族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更高效地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是当前人文社科期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李超民主持了第三时段“民族学期刊影响力提升与学术共同体建设”环节的主题发言和研讨。李超民教授详细介绍了学院以及基地的发展与建设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支持办刊的民族类刊物《民族论坛》的基本情况。此次论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时代出版平台发展与社会学民族学学术共同体构建的创新路径和未来方案。

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张翼作“围绕社会工作大局建设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主旨报告。专家们分别展示了各自领域的新成果、新思考,从不同维度围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期刊创新”“学术共同体构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社会学评论》副主编、教授陆益龙作“巨变时代的社会学走向与学术期刊的导向”主题报告;《社会》编辑部主任田青作“期刊助力学术共同体建构的实践探索”主题报告;《学海》主编、研究员毕素华作“学术期刊推进中国社会学自主学科体系构建的进路”主题报告;《人口与社会》编辑部主任刘云作“学术期刊借力预印本平台加《民族研究》常务副主编、编审贾益作“从学术共同体建设的角度思考期刊定位与影响力提升”主题报告;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社长、《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教授袁剑作“概念、共识与共同体建设:基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相关工作的一些体会”主题报告;贵州民族研究院院长、《贵州民族研究》主编、研究员周真刚作“民族研究类学术期刊的时代使命与责任”主题报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教授王明东作“最好•更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永恒的话题”主题报告。强学术传播的路径研究”主题报告。

书报资料中心社会编辑部主任石晶在论坛闭幕总结阶段表示,学术之路,道阻且长;同行之力,行则将至。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构建具有开放、互助、创新精神的社会学民族学学术共同体,共同面对数智时代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在技术浪潮中守护学术初心,在学科交叉中激发创新活力,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贡献力量! 


 

 

 

 

 

 

 

 

 

 

上一条:校级教学督导组莅临我院指导工作

下一条:我院举行“筑牢安全防线,助力青春成长”安全教育大会

【关闭】 打印    收藏